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

【工作】第三外語翻譯的困境

向不熟翻譯產業的人解釋「我在做什麼」的時候,我總是說公司承接的翻譯包含各種語言、各種形式、各種用途,與出版社或影視翻譯公司有別(這通常是他們知道或接觸到的少數翻譯)。但是公司同事自己討論的時候,我們都很清楚審稿團隊工作的極限:我們有英中、中英、日文編輯組,能夠逐字琢磨的語種也就中、英、日三種。那麼剩下的語言(下稱第三外語,複數)編輯都怎麼處理呢?

第一種是校稿,由編輯「校閱」第三外語譯入英文、中文、日文的稿件,以譯文通順為目標,不追究譯文是否正確。第二種是接力翻譯,以我服務的英中編輯組為例,第三外語先譯為英文,再譯為中文。不審稿的文件由校對組跑工具檢查重點詞彙 (key term),這邊就不討論了。

校稿的困境在於,第三外語翻譯需求雖然不如中/英,可是文件領域性質一樣複雜。中/英譯者雖然工作量大,但有依照領域分類,例如負責 IT 的譯者幾乎不會翻譯合約(除非合約條文有一大段需要 IT 專業知識),做的幾乎都是自己熟悉的東西,相較之下,法語譯者可能必須翻譯商品介紹跟法律文件,工作有時候比中/英譯者還辛苦。此外還有語言掌控能力的問題,來源語和目標語皆然。台灣學生最晚國中開始學習英文,但是第三外語譯者大部份都是大學考入相關語言學系才開始從頭學,累積的語言學習時間差距很大。無法快速完全理解原文,又無法以母語順暢寫作譯文,結果就是校稿非常辛苦,原文跟譯文都看不懂。

接力翻譯的困境則在於,第一段是譯入非母語,受限於第三外語譯者的英文能力,可能無法完全表達原文的意思,或無法以英文順暢寫作,造成英中譯者作業困難。不過對於編輯而言,不好的英文至少還可以望文生義猜一下意思,畢竟英文稿件也未必是母語譯者寫作。對於客戶而言,接力翻譯的單價一定比較高,必須衡量是否必要。

不管如何,理想的第三外語翻譯總是可遇不可求,情況通常都是客戶要求校稿,業務請編輯「重點檢查」、「潤飾中文」即可,但是收到的譯文很難看懂,編輯難為無米之炊。如果時間許可,而且原文文字可以複製,會拜一下狗神譯成英文,確認大概的意思。編輯部也有懂法文、西文與德文的人才,需要的時候可以請教一下。真的不行的話就根據上下文或相關資訊腦補,只要邏輯沒有問題、內容沒有太誇張,通常客戶不會有意見。身為文字工作者,有時候會因為無法追求極限而懊惱感傷,但是客戶要求的只是文件「好用」甚至「堪用」,這時候不妨放鬆一下,享受把看不懂的原文/譯文轉化成可用文件的成就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