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

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(吳曉樂著,網路與書出版)


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的書名、封面設計乃至於正文、後記,傳達的都是震撼訊息。封面斗大的紅色與黑色字體烙在焦慮的馬戲團大象身上,四周紛飛的是一張張獎狀、成績單與考卷。副標也說明得很清楚,這是一位家教老師親眼所見的,被升學制度綁架的家庭的故事。

家教老師的名字是吳曉樂,來自一般家庭,擁有很多人羨慕的高學歷,但這份經歷帶給她的挑戰與課題,或許遠多於歡欣與驕傲。畢業後她選擇暫時不考國考,也不從事相關工作,專心投入她一直熱愛的教學與寫作生活,這本書記錄了她在各種家庭的見聞與反思。

對於大學生而言,家教是單純方便的賺錢工作,不過在家庭當中,家教老師的處境其實頗為尷尬。家教老師的年齡與心境都最接近學生,但卻是拿家長的錢辦事,而且必須在有限的時間之內達到績效目標。家教老師是深入家庭的外人,每週固定造訪授課,但是目擊怪現狀的時候又無法插手。家長、學生、家教老師甚至是學校老師,立場不同,碰撞引發的衝突也錯綜複雜。

這麼適合寫成長壽狗血肥皂劇的題材,吳曉樂寫起來卻沒有什麼火氣:故事的進展速度不快不慢,情節鋪陳穩當,人物描述(尤其是小動作與情緒)十分細膩,最後引爆的也是深水炸彈,輕描淡寫幾句,就能勾起糾纏的千頭萬緒,久久不散。全書九篇故事也並非全都從家教老師的視角出發,有些篇章透過不同角色的自述拼湊故事,讓讀者加入思考與拼圖的行列,有些則記述不同世代的價值觀,在現今的社會如何針鋒相對。最珍貴的或許是作者的內心辯證,她以真心對待學生,不只重視他們的成績,更希望他們能夠快樂地活著,家庭中一次次的衝突她雖然無能為力,但她從沒停止思考這些問題,也很難放下懸念。

比故事更震撼的人生莫過如此:簡單的對話劃出最深的傷口,平凡的瑣事最難抹滅,最大的兇手往往都不是壞人,是這個僵化的社會,透過環環相扣的狹隘價值,讓每個人都變成共犯,也成為受害者。這本書可以是一本破壞之書,打破我們對於高分資優的美好想像,但這本書也可以是一本療癒之書,讓每個受過台灣升學制度傷害的人知道,自己並不孤單,而且真的有人重視這些傷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