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

【工作】翻譯工具概說

常常被問到這些問題:「你是做翻譯的,那你翻的是什麼?書?影片?」「翻譯工具是什麼?Google Translate?」第一個問題,我的標準答案通常是:「除了書跟電視影片以外的所有東西。You name it, we do it.」不過第二個問題就沒這麼好回答了,Google Translate 當然不能算翻譯工具,不過如果要完整介紹翻譯工具,至少得講上十分鐘,詳細的話半小時也有可能,所以我通常都說:

「翻譯工具是一種軟體,可以把各種文件轉成統一的中英對照格式,翻譯/審稿比較容易作業。軟體可以建立檔案,記錄先前翻譯過的原文,把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直接帶入這次做的檔案,節省時間跟金錢,也可以建立詞彙檔,確認譯文的術語統一。」

(好吧,其實把這句話講完、確認對方懂,可能也需要五分鐘......)

詳細一點講,翻譯工具的概念是把不同格式的檔案 (.doc、.xls、.ppt、.htm 等等) 解碼轉成軟體專用的檔案,把文件切成一句一句的 (segment),原文/譯文分置左右。譯者把譯文填入 segment 中,整篇翻完交件,由編輯檢查譯文,校對檢查標點符號以及是否有一句多譯,檢查完再轉回原來的檔案格式,進行排版或直接交件給客戶。如果是固定來件的客戶,我們會把每次做好的譯文加入 TM (Translation Memory),這是一個資料庫檔案,翻譯/審稿的時候可以在工具裡面打開,每跳到一個新的 segment 就會自動顯示接近的譯文,也可以搜尋字詞 (concordance search),不需要再費心上網查找,也能確保術語一致,不會造成混淆。如果客戶給了詞彙表或是商品名稱,交代「一定要參照」的話,我們會把這些檔案做成 TB (Term Base),一樣可以在工具裡面打開,跳到新的 segment 會跳出相應的詞彙,便於提醒譯者/編輯參照。

翻譯工具不止方便譯者/編輯,對業務人員也很好用。譯案報價以字計費,如果是有 TM 的客戶,業務會先用分析工具 (通常包含在翻譯工具裡面) 計算總字數 (total word) 跟真正需要翻譯的字數 (equal word,TM 沒有對應譯文的字數),再用公式計算部分相符的原文該收多少錢,取得報價優勢 (雖然我們公司的價錢不管怎麼算都很貴)

工具的優點可能也是缺點,把句子切開可以快速翻譯,但也可能使譯文生硬,新譯者看到每個 segment 都以句號分隔,常常把譯文每句結尾都加上句號,卻忽略了英文與中文斷句的不同:英文是依據文法斷句,有了主詞跟動詞就可以成一句,但是中文的斷句是依據意義,一件事講完了才斷句。

在我們公司,常見的翻譯工具有 SDLX (2007)、Trados (Tag Editor、2011)、Idiom、Logoport、Fortis 等,不過後四項比較常用在科技翻譯,醫學、金融、合約件通常還是用 SDLX。根據編輯們的意見,一般稿件的話 SDLX 最好用,因為介面最簡潔;遇到字體格式很多的文件,或是程式語言標籤很多的網站翻譯,Trados Tag Editor 會好用一點。SDLX 套裝軟體中的 Edit 可以免費下載,換句話說譯者不需要付費就能翻譯,我覺得比較合理。Trados 則是一個巨大的軟體,檔案管理、分析、翻譯、TM/TB 管理等功能都整合在一起,要付費購買,業務覺得很方便,但是譯者必須付費買工具,編輯也常覺得介面太複雜。如果譯者沒有 Trados,最常用的方法是轉檔,把 Trados 檔案轉成 SDLX 檔案,交件前再轉回去。不過新譯者們不用擔心,簽約成為我們的譯者之後,會有專人聯絡、寄送教學檔案,保證學到會 (什麼廣告台詞)

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

【工作】第三外語翻譯的困境

向不熟翻譯產業的人解釋「我在做什麼」的時候,我總是說公司承接的翻譯包含各種語言、各種形式、各種用途,與出版社或影視翻譯公司有別(這通常是他們知道或接觸到的少數翻譯)。但是公司同事自己討論的時候,我們都很清楚審稿團隊工作的極限:我們有英中、中英、日文編輯組,能夠逐字琢磨的語種也就中、英、日三種。那麼剩下的語言(下稱第三外語,複數)編輯都怎麼處理呢?

第一種是校稿,由編輯「校閱」第三外語譯入英文、中文、日文的稿件,以譯文通順為目標,不追究譯文是否正確。第二種是接力翻譯,以我服務的英中編輯組為例,第三外語先譯為英文,再譯為中文。不審稿的文件由校對組跑工具檢查重點詞彙 (key term),這邊就不討論了。

校稿的困境在於,第三外語翻譯需求雖然不如中/英,可是文件領域性質一樣複雜。中/英譯者雖然工作量大,但有依照領域分類,例如負責 IT 的譯者幾乎不會翻譯合約(除非合約條文有一大段需要 IT 專業知識),做的幾乎都是自己熟悉的東西,相較之下,法語譯者可能必須翻譯商品介紹跟法律文件,工作有時候比中/英譯者還辛苦。此外還有語言掌控能力的問題,來源語和目標語皆然。台灣學生最晚國中開始學習英文,但是第三外語譯者大部份都是大學考入相關語言學系才開始從頭學,累積的語言學習時間差距很大。無法快速完全理解原文,又無法以母語順暢寫作譯文,結果就是校稿非常辛苦,原文跟譯文都看不懂。

接力翻譯的困境則在於,第一段是譯入非母語,受限於第三外語譯者的英文能力,可能無法完全表達原文的意思,或無法以英文順暢寫作,造成英中譯者作業困難。不過對於編輯而言,不好的英文至少還可以望文生義猜一下意思,畢竟英文稿件也未必是母語譯者寫作。對於客戶而言,接力翻譯的單價一定比較高,必須衡量是否必要。

不管如何,理想的第三外語翻譯總是可遇不可求,情況通常都是客戶要求校稿,業務請編輯「重點檢查」、「潤飾中文」即可,但是收到的譯文很難看懂,編輯難為無米之炊。如果時間許可,而且原文文字可以複製,會拜一下狗神譯成英文,確認大概的意思。編輯部也有懂法文、西文與德文的人才,需要的時候可以請教一下。真的不行的話就根據上下文或相關資訊腦補,只要邏輯沒有問題、內容沒有太誇張,通常客戶不會有意見。身為文字工作者,有時候會因為無法追求極限而懊惱感傷,但是客戶要求的只是文件「好用」甚至「堪用」,這時候不妨放鬆一下,享受把看不懂的原文/譯文轉化成可用文件的成就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