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莉絲·孟若(Alice Munro)獲得諾貝爾獎之後,木馬文化旋即推出了她的一系列作品集,不過似乎並沒有按照原文的出版順序,這本《幸福陰影之舞》排在第四集,但其實是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。
這是我第二次讀孟若的作品,第一本是選集的第二集《親愛的人生》。不過可能是因為我人生歷練不夠的關係,讀不懂她全無火氣的文字,覺得像是拳頭打在棉花裡,沒什麼心得好寫。相較之下《幸福陰影之舞》還有一點點銳氣,也描寫了很多我熟悉的場景,於是我終於能夠理解孟若的文字,以及帶給讀者的那種深深的感觸。當然,我這次的閱讀策略(如果有這種東西的話)也跟之前不太一樣。因為工作的關係,我習慣快速略讀文字,但是孟若的作品不能這樣讀,不然只會覺得每個故事都很平淡,最後的那一擊也不痛不癢。我每天睡前讀一篇,儘量保持周圍安靜,細細品嘗孟若營造的場景、人物性格與情節起伏,然後我發現,故事本來就平淡,激起漣漪的是讀者的認同與情緒。
目前(是的,這本書我還沒讀完,但已經迫不及待想分享)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短篇有〈光彩琳琅的房子〉、〈兜風〉與〈辦公室〉。雖然是出版於 1968 年的作品,但是把現代台灣社會放進去似乎也非常適合。〈光彩琳琅的房子〉對照目前如火如荼的都更風潮,充滿既視感,故事裡那群想要構築美麗社區的人,以及他們的說辭,我們再熟悉不過。〈兜風〉則寫到了鄉間女孩的處境,來自都市、家世良好的男孩到鄉間度假時,也讓感情度了小小的假,但是女孩的感情可不像自然景色,有再生的規律。〈辦公室〉讓我想到吳爾芙的《自己的房間》,1929 到 1968 過了將近四十年,女性創業仍然極為艱辛,若以寫作為業,還必須背負嚴厲的異樣眼光。吳爾芙鼓吹女性開闢自己的房間,〈辦公室〉主角有了自己的房間,但是否從此獲得自由?1968 到 2014 也超過四十年了,我們對於女性自主空間的認知與接受度,有沒有進步?
《幸福陰影之舞》由汪芃與黎紫書兩位合譯,不過黎小姐只有譯一篇,兩位譯者的手法不同、風格也有差異,讀者可以細細品味。我個人非常喜歡汪芃學姐的譯文,她是我大學學姐,文筆精緻細膩,有這樣優秀的譯者帶領,不管是經典還是當代文學作品,都變得有趣許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